2c826d21309da395de11bd81d45c7715710c22a5
碳纤维是以纤维为增强材料、合成树脂为基料复合而成的一种加固工程材料,加固构件受力时各种材料能够形成新的统一体而协同工作,既可充分利用表层纤维的高强特征,又可充分利用原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对于钢筋混凝土梁、板、柱、壳结构,表面粘贴加固后,结构承载能力较原结构有较大幅度提高(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提高的幅度不应超过40%)。nbsp; nbsp;本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受拉、轴心受压、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加固;本方法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包括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规定的
混凝土结构裂缝会造成构件整体刚度和强度下降、加速钢筋锈蚀、缩短建筑使用寿命等不利影响。因此,应及时修补混凝土结构裂缝,恢复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强度。对承载力不足引起的裂缝,除对裂缝修补外,尚应采用适当的加固方法进行加固。裂缝修补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般以0.2mm和0.5mm为界线将裂缝分为三个宽度等级,不同裂缝宽度,应采用不同流动性能的灌浆液):1.表面封闭法  利用混凝土表层微细独立裂缝(裂缝宽度W≤0.2mm)或网状裂纹的毛细作用吸收低黏度且有良好渗透性的修补胶液,封闭裂缝通道。对楼板和其他需要防渗
增大截面法是采用与原构件同种材料(钢筋混凝土)来增大原混凝土结构构件截面面积,达到提高承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由于它具有工艺简单、施工经验丰富、受力稳定、加固费用经济等优点,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但它的固有缺点,如湿作业工作量大、养护期长、占用建筑空间较多等,也使得其应用受到限制。本方法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受压构件的加固。采用本方法加固时,被加固构件按现场检测结果确定的原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0,否则应采用置换混凝土法进行加固。1设计依据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设计
采用化学植筋法将钢筋植入混凝土结构,相当于在结构体内加上了预埋钢筋。对植筋后的钢筋进行抗拔试验表明,对不同标号的混凝土满足不同的植筋深度要求以后,可以将钢筋拔断,而钢筋不被拨出。植筋粘结材料抗腐蚀、耐老化、粘结强度远大于混凝土抗剪强度,且固化速度快,能使植入钢筋尽早承受外力作用。多用于结构改造、接建、续建时新旧混凝土间钢筋锚固和采用加大截面法加固时新增钢筋的锚固。植筋技术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受力钢筋锚固;不适用于素混凝土构件,包括纵向钢筋配筋率低于最小配筋百分率规定的构件锚固。素混凝土构件
外加预应力加固法是通过对钢筋混凝土梁、板、柱或桁架构件反向应力应变方向施加应力荷载,以抵消或降低构件内部由已承担荷载产生的应力应变,增强构件承载能力的一种加固方法。本加固方法适用于原构件截面偏小或需要增加其使用荷载;处于高应力、应变状态,且难以直接卸除其结构上的荷载或需要改善其使用性能的梁、板、柱或桁架等构件的加固;设计依据: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nbsp;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2.《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98》;3.原结构竣工图或施工图及施工资料、必需的检测报告或新增
外粘型钢(角钢或槽钢)是将型钢与原构件间采用改性环氧树脂灌注胶粘结,使两者能粘结成整体并共同受力工作的加固方法。外粘型钢加固法适用于需要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载力和抗震能力的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的加固。1.设计依据1.《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nbsp;GB50367-200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2.《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JGJ116-98》3.;原结构竣工图或施工图及施工资料、必需的检测报告或新增荷载资料。2.施工步骤基层混凝土打磨处理→构件棱角磨圆→角钢与钢缀板结合面打磨→角钢与混凝土结合面清洗→角钢就位并固定→钢缀板焊
粘钢加固原理是通过环氧胶粘剂与混凝土构件粘接,使钢板与构件共同受力提升承载能力。根据我们卡本多年的施工经验,整理出了最详细的施工流程。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表面处理-固定构件的制备-配置粘钢胶-涂敷胶粘剂及粘贴钢板-固定、加压-质量检验-防腐处理施工方法(一)施工准备1、应认真阅读设计施工图;2、应根据施工现场和施工加固构件的实际情况,拟定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3、应对所使用的结构胶粘剂、钢板、机具等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二)表面处理1、应清除被加固构件表面的夹杂、蜂窝、麻面、起砂、腐蚀等混凝土缺陷,露出混凝土